整整一年,幸福的笑容都掛在李克全的臉上,蒲江甘溪鎮明月村的村民們這樣形容致富了的李克全。雷竹筍的好行情,讓他找房子栽植的20多畝雷竹,年收入達20餘萬元,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名人。如今,李克全開上了小轎車,新修了小洋樓,“幸福日子過得巴適得很”。
  在遍佈蒲江的各種特色產業中,農固態硬碟民發展綠色產業,從生態經濟中獲益,已然是蒲江的常態。
  造萬畝竹海
  建住商不動產富民“綠色銀行”
  依托甘溪發展多年、漸成規模的雷竹產業,蒲江縣從政策上引導鄉鎮和當地農戶做大雷竹產業,打造竹海觀光景區,形成產業互動效益。現在,一桿桿小二胎雷竹已經成了甘溪農民的致富主力軍。
  目前,位於該鎮明月村的核心示範區建設,已具雛形,在面積近5新成屋000畝的竹林區域內,11公里的汽車環形觀光道、竹林休閑步道、游客休憩場所等基礎設施都已建成。
  在明月村,幾乎每家每戶的田間地頭都能看見雷竹,“鼓勵政策介入,讓明月村的雷竹連片發展。”核心示範區內的村民,每種植一畝雷竹就能得到600元補貼,不到一年時間,萬畝竹海觀光核心示範區就形成了幾千畝成片的規模。
  萬畝竹海的逐漸成型,農戶們捧上了“綠色銀行”的“金飯碗”,開展林下生態養殖,興辦竹海農家樂,開展與農事活動結合的竹海深度體驗游,農民們在多種致富渠道中各顯神通。
  竹筍的產品化也同時納入發展計劃,引入加工包裝企業,實現品牌化發展。不僅為農戶提供就業崗位,而且還為甘溪打造成都有機農產品輸出地奠定基礎。
  已經舉辦了幾屆春筍節的甘溪雷竹,逐漸打響知名度,未來甘溪將會在這片綠色下獲益更多。
  茶林混種
  生態屏障下的產業升級
  在蒲江的茶鄉成佳,連綿的茶海之中,松樹、桂花樹等花卉苗木間插其間,這不僅成為成佳茶園一道獨特的風景,而且成為開啟茶鄉旅游的綠色保障。
  成佳鎮萬民村茶農唐永良,從茶葉種植髮展為經營茶葉加工再到今天的餐飲接待一條龍。“林管局鼓勵茶林混種,讓我們不僅增加了花卉苗木收入,而且增加了茶園綠化效果,吸引游客”,唐永良在茶園中還修建了觀光步道、觀光亭,為游客提供茶園觀光休閑、採茶體驗、制茶購茶、品茶就餐等一套完整的服務。從每年春茶採摘開始,唐永良的茶園就會成為眾多游客慕名而來的旅游基地。據古道農家樂業主王永平介紹,自家有3畝茶園,原來僅僅作為茶葉生產基地的時候,最好的收益每年不超過1.5萬元。通過立體綠化,茶林混種, 3畝茶壟搖身轉變為觀光茶園,以此為載體吸引了大量游客來休閑觀光體驗,在旅游旺季,農家樂每月收入高達萬元以上。
  成佳茶鄉旅游的紅紅火火,正是抓住了生態這一核心優勢,如今的成佳不只賣茶葉,賣的更是生態、健康和文化,這就是在蒲江生態屏障下實現的產業升級。
  打造環湖金色走廊
  托起山鄉的發展夢
  白雲鄉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,如何將這些資源轉化為帶動村民致富的動力?需要打造一張靚麗名片。蒲江縣通過政策資金扶持,在白雲打造萬畝銀杏,尤其環朝陽湖的“金色走廊”將成為蒲江旅游的一個新亮點,為游客呈現一個以度假為主題的旅游勝地。
  在白雲鄉不大的場鎮上,“白雲人家”農民聚居小區,顯得很惹眼,未來這個漂亮的小區,可以加入養生度假旅游的配套,交由旅游合作社或旅游產業發展公司統一經營,實行利潤分成,增加群眾收入。
  發展旅游產業,還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,拓寬了就業增收渠道。
  同時,白雲鄉還將培育“一村一品”特色產業示範園,通過基地示範帶動,開發旅游產品,配套旅游觀光設施建設,奠定旅游產業基礎。大量種植的銀杏、楠木等珍稀林產業,5至10年後都將成為山區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。通過配套完善景區功能,發展運動養生、休閑度假特色鄉村旅游。
  蒲宣 洪繼東
  (原標題:生態屏障打造產業致富升級版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kacbgbbjmgb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